
最近,美国一家叫Wellth的数字健康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融资。它的模式很有意思:通过行为经济学和现金激励,成功让那些依从性最差的慢病患者“听话”,并跑通了商业ROI。
这个案例引发了我很深的思考。
在我们熟悉的国内中医健康赛道,无数产品都在尝试解决体质调理和慢病管理的难题,但大多陷入了“用户不坚持、平台不赚钱”的死循环。最后的商业路径几乎都殊途同归:提供一份体质报告,然后开始卖货。
我们都知道中医治本但见效慢,也知道贵在坚持。但在这个三分钟热度的时代,用户连追剧都开2倍速,你凭什么让他为“见效慢”的中医调理日复一日地坚持?
如何将“贵在坚持”这句正确的废话,变成一个能自我循环、持续盈利的商业飞轮?
今天,我想基于Wellth的启发,推演一个或许有些“反人性”,但在商业逻辑上却异常坚固的模型。
01丨老路为什么走不通?中医APP的用户旅程断点
我们先复盘一下大多数中医调理APP的现状。
用户旅程通常是这样的:下载注册 -> 做体质问卷/拍舌象 -> 获得一份体质报告和一堆调理建议。
然后呢?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从产品经理的视角看,这条路至少有三个致命的断点:
- 行为无法追踪: 用户有没有按时喝姜茶、艾灸,你根本不知道。没有行为数据,就谈不上优化和迭代。
- 结果无法量化: 坚持了有什么用?用户感受是模糊的,因此很难持续付费;平台更是无法向上游(比如保险或企业)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- 商业无法闭环: 一次性的报告费或会员费之后,用户很快流失,LTV(用户终身价值)极低,商业模式成了无源之水。
说到底,它们卖的是信息,而不是结果。而用户想要的,恰恰是结果。
02丨一个“只进不出”的商业模式构想
Wellth的模式给了我一个启发:用真金白银的激励,撬动用户的行为改变。但一家初创公司,不可能无限制地烧钱去补贴用户。
那么,如果我们把逻辑反过来,让用户为自己的“坚持”付费,并为自己的“成果”买单呢?
一个大胆的模型浮现在我脑海里:
第一步:建立“养生基金”
我们提供付费的养生计划,但这笔费用将会成为用户自己的“养生基金”。
用户不仅仅是在购买一个调理方案,更是为自己即将开始的健康旅程,投入一笔“养生基金”。比如说,一个为期30天的养生计划,价格是100元。
这笔钱,从一开始就定义清晰:它不是消费,而是平台和你对这份健康承诺的“对赌”。完成了,你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。
第二步:游戏化的每日任务
平台会根据用户的体质,生成每日任务清单,简单、清晰、可执行。

- 【饮食】 今日晚餐请加入山药,拍照上传。
- 【经络】 请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,完成打卡。
- 【茶饮】 请冲泡一杯黄芪枸杞茶,拍照上传。
每完成一项,App都会给予及时的正向反馈,像游戏通关一样,释放多巴胺,让坚持不再枯燥。
而如果当日没有完成,则会给出负向反馈,告知昨日未完成造成了多少损失。这种“眼睁睁看着钱从指缝溜走”的感受,远比“完成任务能赚1块钱”的激励要来得刻骨铭心。我们对“损失”的厌恶是写在基因里的,这会逼着用户第二天主动把任务完成。
第三步:“养生基金”聚宝盆
这是整个模型最核心、也最灵魂之处:
- 完成任务,赢取奖励: 只要用户坚持完成30天的所有任务,最初投入的“养生基金”,会增值10%(不同计划根据时长和难度,增值比例可变)返还到用户的“养生基金”账户中。
- 中途放弃,承担损失: 每缺席一天,基金就会被扣除一部分(例如5元),这笔钱将直接成为平台的收入。
- 关键规则:健康账户的钱,无法提现。
是的,无法提现。这笔钱只有一个用途:在平台内继续购买下一阶段的调理计划,或者兑换平台商城里的严选养生产品(如定制化茶包、高品质艾灸柱、专业线上咨询服务等)。
03丨性感的商业模式
这个“只进不出”的模式,用一个精巧的机制,同时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几大难题。
1. 筛选出最高质量的用户:
敢于为自己投入真金白银的用户,本身就是最有决心、最有付费能力的核心用户。这一个门槛,就过滤掉了90%的羊毛党和白嫖党,让平台能集中精力服务好最该服务的人。而服务好这部分的用户,在金钱和效果双重反馈下,也会给平台带来现金流和口碑的正向回馈。
2. 构建了完美的商业闭环与现金流
用户的承诺金,在投入的那一刻起,就成了平台的预售收入。如果用户坚持下来,平台用“信用奖励”(本质是未来的折扣券),成功锁定了用户的二次消费,复购率近乎100%。如果用户中途放弃,被扣除的费用直接转化为平台利润。
这个模型几乎没有风险,且拥有极其健康的正向现金流,对于任何一家初创公司都是梦寐以求的。
3. 深度绑定了用户,LTV无限拉高:
当用户的“健康基金”里有余额时,他就成了平台的深度绑定用户。为了让这笔钱花得值,他会持续关注平台、参与活动、购买服务。平台不再需要用无穷无尽的推送和活动去唤醒用户,因为用户自己有足够的动力留下来。
4. 真正实现了“为结果付费”:
虽然是用户付钱,但整个机制的设计,都在倒逼平台必须提供真正有效的产品和服务。因为只有用户体验到效果、看到价值,他才愿意持续地把基金里的钱花出去,并投入下一个养生计划中。平台和用户的利益,在追求“结果”这一点上,实现了完美统一。
04丨魔鬼在细节里
当然,一个模型从构想到落地,中间隔着千山万水。这个看似完美的闭环,至少有两大挑战是致命的。
如何跨越信任的鸿沟?
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,你凭什么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出钱,投入一个无法提现的账户?这需要极强的信任背书。
厦门的观健在,破局点就很清晰:一方面,其AI核心能力有厦门大学的技术团队做背书,这种顶尖学府的背景,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状;另一方面,正在规划设计的9.9元“14天高效祛湿体验计划”这类低门槛产品,让用户用最小的成本,完整体验一次“投入-坚持-获得增值奖励”的流程。当他账户里有了赚来的增值费用时,信任的种子就种下了。
你的“货”,配得上用户的“钱”吗?
既然用户的钱只能在平台花,那么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,就必须是“同价最优”或“同质最优”的。如果商城里的东西又贵又普通,用户会立刻感觉自己被“套路”了,即使损失本金,也会立刻离你而去。
这里的破局点在于打造独家的供应链和IP产品。还是以观健在为例,他们没有走简单的贴牌或代销路线,而是直接与李时珍集团合资成立了医药公司。这种深度的产业绑定,使其能够为平台客户提供专业且优质的独家体质茶饮。当用户知道这里的货是源头好货,并且别处买不到时,平台的价值感就建立起来了。用养生基金去兑换这种独家产品,用户的感受自然是划算和值得。
05丨写在最后
从中医调理到慢病管理,我们谈了太多情怀和理念。但商业的本质是交易,是价值交换。
Wellth的成功,以及我们基于此的思考,本质上是在探索一种新的价值交换范式:用户投入金钱和承诺,平台回报以机制和监督,双方共同赢取“健康结果”这一最终奖励,并在一个可持续的商业生态里共同成就。
这条路很难,因为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懂中医,更要懂人性、懂商业、懂产品。但一旦走通,它将有机会把“治未病”这门古老的智慧,真正变成一门可持续的、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生意。
与所有在数字健康领域探索的同行者们共勉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