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 老陈
PM 老陈

事上练:在需求评审与项目延期中修炼产品定力

前面写的几篇文章,我们构建了一套从“心即理”到“知行合一”的理想框架。但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,我们面对的往往不是清晰的路径,而是混乱的“战场”:

  • 需求评审会上,老板、销售、运营、技术各执一词,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需求最重要。
  • 项目开发中,算法效果不达预期,测试数据迟迟无法喂饱模型,上线日期遥遥无期。
  • 产品上线后,核心数据不涨反跌,老板在周会上发出了灵魂拷问:我们投入了这么多资源,价值到底在哪里?

这些混乱、冲突和压力,就是我们的“事”。

人须在事上磨,方能立得住。

王阳明

意思是,一个人的心性、智慧和能力,只有在这些具体的、困难的事务中反复磨砺,才能真正站稳脚跟,不被外界风浪所动摇。

这个过程,就是“事上练”。它考验的,不再是你的方法论,而是你的产品定力。

AI产品经理的修罗场

AI产品的“事上练”,比传统产品更为艰难,因为它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
  1. 需求冲突的本质是认知偏差:
    • 销售/运营带着客户的直接诉求而来:客户就要这个功能,不管你用什么技术,实现了就能签单/完成KPI。
    • 算法工程师从技术可行性出发:这个需求在现有模型框架下很难实现,需要大量的数据标注和模型重构,效果无法保证。
    • 老板从战略和ROI出发:这个方向是公司的重点,但我们必须在三个月内看到初步成果。
      大家都没有错,只是站在各自的认知孤岛上。此时,你的角色不仅仅是需求翻译,更是认知协调者。
  2. 技术瓶颈是常态,不是意外:
    AI模型的效果,不像写代码那样非0即1,它是一个概率问题。准确率从85%提升到90%,可能需要付出比从0到85%多几倍的努力。当算法效果卡在瓶颈时,团队士气容易低落,项目容易陷入停滞。此时,考验的是你管理不确定性和维持团队信心的能力。
  3. 项目延期是大概率事件:
    数据采集、数据清洗、数据标注、模型训练、模型评估……AI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。用传统的瀑布式项目管理方法,几乎必然会导致延期。此时,考验的是你动态调整预期和向上管理的能力。

在“事”上修炼的三个心法

面对这些修罗场,光靠争吵和焦虑是没用的。我们需要修炼内心的定力。

心法一:不动心 —— 坚守产品的第一原则

当各种需求和压力涌来时,内心要有一个坚固的锚。这个锚,就是我们在第二篇中定义的产品第一原则(心即理)。

在负责一个智能营销文案生成项目时,销售团队提出了一个紧急需求:希望能生成一些标题党风格的文案,因为他们的客户反馈这种文案点击率高。

从短期业务数据看,这个需求非常合理。但我们团队的第一原则是通过AI为品牌提供有价值、有品质的内容赋能。标题党显然与品质相悖。

当时内部压力很大。我的做法是,没有直接拒绝,而是拉着大家回到第一原则上进行讨论:

  1. 重申“理”: 我们的长期价值是帮助客户建立品牌形象,而不是消耗他们的用户信任。
  2. 分析利弊: 标题党或许能带来短期点击,但长期会损害品牌声誉,导致用户流失,最终与我们的第一原则背道而驰。
  3. 提供替代方案: 我们承诺,会投入更多资源去研究如何在保持品质感的前提下,提升文案的吸引力,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优化方向和实验排期。

最终,我们守住了底线。这个过程很艰难,但它保护了产品的魂。这种在压力面前不动心的定力,源于你对产品核心价值的坚定信念。

心法二:分清主次 —— 运用你的“良知”做取舍

资源永远是有限的,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。此时,你需要运用你在第三、四篇中修炼出的“良知”——对用户本质需求的洞察——来判断事情的优先级。

案例思考: 假设你的AI推荐系统,同时面临两个优化方向:

  • A: 优化推荐的精准度,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熟悉领域的内容。这个方向确定性高,能立竿见影地提升核心CTR指标。
  • B: 探索推荐的多样性,帮助用户发现新的兴趣点。这个方向不确定性高,短期内甚至可能导致CTR下降,但访谈中很多用户抱怨推荐的内容越来越窄。

此时,就需要你的“良知”来做判断。如果你洞察到,用户的核心痛点已经从找不到变为看腻了,那么你就应该有魄力顶住短期数据压力,将资源投入到更具长期价值的方向B上。这就是产品经理的专业判断和担当。

心法三:坦然接受 —— 将不确定性视为学习的机会

对于AI项目中的技术瓶颈和延期,焦虑是无用的。一个成熟的产品经理,会坦然接受这种不确定性,并将其视为一次宝贵的“知行合一”的学习机会。

  • 算法效果不达预期?
    • 坏的做法: 质问算法工程师为什么还不行?
    • 好的做法: 和算法工程师坐在一起,深入分析bad case。是数据标注的问题?是特征提取的问题?还是模型结构的问题?这个分析过程,本身就是一次让你更懂AI、更懂业务的“事上练”。
  • 项目延期了?
    • 坏的做法: 向上级隐瞒,或向下施压。
    • 好的做法: 坦诚地暴露风险,并给出调整后的方案。比如,是否可以将一个大功能拆解,先上线一个MVP?是否可以用一个规则化的策略,临时替代效果不佳的算法?

案例分析:美团的“长期有耐心”

美团的王兴反复强调一个价值观:“长期有耐心”。这正是“事上练”的最佳体现。

在千团大战的肉搏中,在与饿了么外卖业务的惨烈竞争中,美团面临的“事”可谓是炮火连天。但他们始终坚持苦练基本功,在别人忙着烧钱补贴、做营销噱头的时候,美团在默默地优化调度算法、完善商家SaaS系统、提升配送员效率。

  • 调度算法的优化: 这就是典型的AI“事上练”。每一次恶劣天气、每一次商圈拥堵,都是对调度系统的压力测试。美团的技术团队正是在这些无数具体的“事”中,把算法磨砺到了极致,最终构建了效率和成本上的核心壁垒。
  • 对商家赋能: 这体现了他们的第一原则。美团很早就认识到,外卖平台的“理”不只是连接用户和商家,更是要帮助商家更好地经营。因此,他们投入巨大资源去做商家S- a- a- S系统、供应链服务等“苦活累活”。这种“不动心”,最终为他们赢得了海量商家的深度绑定。

这种在日复一日的琐碎、困难、具体的“事”上持续投入的耐心和定力,最终成就了美团强大的护城河。

总结一下:

“事上练”,是检验我们所有产品心法的最终考场。

在这里,理论框架退后,你的内心定力成为主角。面对混乱和压力,请记住:

  • 用“第一原则”稳住内心,不偏航。
  • 用“用户良知”做出取舍,辨主次。
  • 用“知行合一”的心态拥抱不确定性,化阻力为学习。

只有在炮火中被反复淬炼,你才能从一个画图的,成长为一个真正能带领团队穿越迷雾、赢得胜利的将军。


【思考】

回想一次你经历过的、最艰难的需求评审会或项目推进过程。当时最大的矛盾冲突点是什么?如果用今天“事上练”的三个心法来复盘,你觉得自己在哪个环节可以做得更好?

发表回复

textsms
account_circle
email

PM 老陈

事上练:在需求评审与项目延期中修炼产品定力
前面写的几篇文章,我们构建了一套从“心即理”到“知行合一”的理想框架。但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,我们面对的往往不是清晰的路径,而是混乱的“战场”: 需求评审会上,老板、销售、运营、…
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
2025-09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