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篇中,我们通过MVP(最小可行产品)开启了“知行合一”的循环。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一个产品真正的生命力,在于它诞生之后,能否在真实世界的风雨中持续学习、持续成长。
这个持续成长的过程,就是迭代。
用王阳明心学的话来说,每一次迭代,都是一次“事上练”。“事上练”,指的是真正的修行和智慧,必须在具体的事务和挑战中去磨砺。对于产品经理而言,我们的“道场”不在会议室,不在PRD里,就在每一次上线、每一次用户反馈、每一次数据波动这些具体的“事”上。
“行”的本质:Build-Measure-Learn的循环
MVP之后的“行”,不再是一次性的交付,而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循环。这个循环,可以用精益创业(Lean Startup)中的一个核心模型来概括:Build-Measure-Learn(构建-度量-学习)。
- Build (构建): 基于你当前的“知”(洞察与假设),构建一个最小的功能改进或新功能。
- Measure (度量): 将其发布给真实用户(通常通过灰度发布),并度量相关的关键指标。
- Learn (学习): 分析数据和用户反馈,验证或推翻你之前的假设,形成新的、更深刻的“知”。
这个新的“知”,又会成为下一次“Build”的起点。周而复始,产品就在这个“知”与“行”螺旋上升的过程中,不断逼近用户最本质的需求。
AI产品的“行”有何不同?
这个循环听起来是所有产品开发的通则,但对于AI产品,它的内涵有两点至关重要的不同:
1. 模型迭代是核心的“行”
传统产品的迭代,更多是UI/UX的优化、业务流程的改造。而AI产品的迭代,很大一部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——算法模型的优化。
我曾负责过一个AI推荐系统。有一次,我们发现用户对推荐内容的多样性抱怨很多。
- 最初的“知”: 我们假设,只要在算法中加入一个打散策略,就能提升用户体验。
- 第一次“行”(Build-Measure-Learn): 我们上线了一个简单的打散模型。结果发现,多样性是提升了,但核心的点击率(CTR)却大幅下降,因为很多用户还是喜欢看自己熟悉领域的内容。
- 新的“知”: 我们学到,用户不想要随机的多样性,而是想要相关领域的惊喜。所谓的“破圈”,是希望你给他推荐科幻小说而不是言情小说,而不是在他看科技新闻时推荐娱乐八卦。
- 第二次“行”: 基于这个新认知,算法团队调整了模型,从内容类别打散升级为用户兴趣图谱探索,在用户核心兴趣点周边进行智能探索。这次迭代,终于在保证点击率平稳的情况下,提升了用户满意度。
看,整个迭代过程,前端界面可能一动未动,但产品核心体验已经发生了质变。这就是AI产品独特的“事上练”。
2. 数据闭环是最强的“知行合一”机制
这是AI产品最迷人也最强大的地方。一个设计良好的AI产品,其用户的每一次使用,都是在教这个产品变得更聪明。
用户的“行”(使用行为),产生了数据,数据被系统学习,修正了模型的“知”(认知能力),从而在下一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(新的“行”)。
这个自动化的数据飞轮,就是终极形态的“知行合一”。
拥抱失败的“行”:在试错中获得“真知”
“事上练”的过程,不可能一帆风顺。大部分的迭代和A/B测试,结果可能都是无显著差”甚至是负向的。
这正是“破心中贼”里恐惧最容易冒头的时候。我们害怕数据不好看,害怕被挑战这个需求没价值。
但从“知行合一”的角度看,一次失败的实验,其价值丝毫不亚于一次成功的实验。因为它同样让你获得了宝贵的“真知”——你知道了此路不通。这能让你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投入更大的资源。
因此,建立快速试错和灰度发布的机制至关重要。它能让你用最小的代价,去进行最大胆的探索,在一次次具体的“事上练”中,获得真正的产品直觉和定力。
案例分析:美图秀秀的AI功能演进之路
美图秀秀是“事上练”的绝佳范例。它从一个简单的PC图片处理工具,成长为AI影像领域的巨头,其过程就是一部经典的迭代史。
- 起点(最初的“知行合一”):洞察到普通人,特别是女性用户,有让自己在照片里变美的朴素需求。于是推出了“一键美颜”功能。这个“行”,验证了这个“知”的巨大市场。
- 持续的“事上练”:
- 从“美”到“有趣”: 团队观察到用户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美颜,还开始追求个性和趣味性。这个“新知”,催生了“AI动漫”、“魔法照片”等功能的“行”。特别是AI动漫,一度成为现象级爆款,这正是对用户“想要看看不一样的我”这个潜在需求的成功捕捉。
- 从“娱乐”到“实用”: 团队又发现,用户在很多严肃场景下也有图像处理需求,比如证件照。这个“知”,催生了AI证件照功能的“行”,直接切入了一个高频、刚需的市场。
- 从“静态”到“动态”: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,用户的美化需求从图片延伸到了视频。这个“知”,驱动了美图在视频美化、AI剪辑等方向上的“行”。
美图的每一步,都不是凭空规划的。它是在“一键美颜”这个坚实的“知”的基础上,不断通过上线新的AI功能(行),去试探、去学习用户的反应(新知),然后根据市场的反馈,决定下一步往哪里走。整个产品矩阵的演化,就是一部生动的“知行合一,事上练”的教科书。
总结一下:
MVP让我们的产品诞生,而持续的迭代则赋予了产品生命。
“知行合一”的中场,就是要把“Build-Measure-Learn”的循环,内化为团队的工作本能。把每一次上线,每一次数据分析,都看作是一次宝贵的“事上练”机会。
要敢于在“行”中试错,乐于在“行”中学习。因为只有通过这千百次的磨砺,我们最初那个模糊的“知”,才能被打磨得日益清晰、坚定。
当这个循环转得越来越快、越来越顺畅时,一个惊人的效应就会出现——“智慧的涌现”。这,就是我们要探讨的“知行合一”的终极境界。我们下篇再会。
【思考】
回顾你最近操盘的一次产品迭代(无论大小)。在上线后,你观察到了哪些出乎意料的用户行为或数据反馈?这个“意外”给你带来了什么新的“知”?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