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 老陈
PM 老陈

心即理:为你的AI产品找到第一原则

在上一篇中,我们聊了AI产品经理内心的三个“贼”:我执、贪念和恐惧。要破除这些心贼,我们不能只靠意志力,更需要一个坚实的内在锚点。

这个锚点,用王阳明心学的话说,就是“心即理”。

解读“心即理”——产品的魂在何方?

“心即理”听起来很玄,但翻译成产品经理的语言其实很简单:决定一个产品应该长成什么样的根本原则(理),并非源于外部的竞争、潮流或技术,而是深植于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内心坚守。

换句话说,在动手画原型、写PRD之前,你必须先回答一个终极问题:

“我的产品,其存在的‘第一原则’是什么?”

这个第一原则,就是产品的魂。

很多产品经理,包括过去的我,常常在迷雾中徘徊,把下面这些东西误当作“理”:

  • 竞品有,所以我们也要有。—— 这是在模仿,不是在创造,你永远只能当跟随者。
  • 老板/业务方要这个功能。—— 这是在执行,不是在思考,你只是一个需求的传声筒。
  • 这个大模型技术很酷,我们得用它做点什么。—— 这是典型的拿着锤子找钉子,为了AI而AI,很容易做出没有灵魂的炫技产品。

这些都只是“术”层面的应对,它们无法构成产品的魂。一个没有魂的产品,即便短期数据亮眼,也注定行之不远,因为风向一变,它就失去了方向。

如何找到AI产品的第一原则?

这个“理”不在别处,它就在用户最质朴的本心中,需要你用自己的本心去洞察和共鸣。具体来说,分两步走。

第一步:向内求索,回归用户价值的原点

别急着讨论用什么模型、如何部署,先抛开一切技术细节,像一个侦探一样,用“5 Whys”方法论不断追问自己和团队,直到挖出最根本的用户价值。

几年前我参与过一个智能客服项目。最初,大家的目标是用AI机器人替代人工,降低成本。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司视角的目标,不是产品的“理”。

于是我开始追问:

  • Why 1: 为什么要降低人工成本? -> 因为服务压力大,用户咨询量多。
  • Why 2: 用户为什么有那么多咨询? -> 因为他们在产品使用中遇到了问题,或者找不到信息。
  • Why 3: 他们遇到问题时,最渴望的是什么? -> 被快速理解,并立刻得到有效解决方案。

挖到这里,产品的第一原则才浮出水面。它不是降本增效,而是为用户提供即时、精准、有温度的帮助。

这个“理”一旦确立,我们的产品设计就有了清晰的方向。比如,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解答,于是把多轮对话理解能力的优先级提得非常高;我们发现用户在深夜求助时情绪更焦虑,于是专门设计了更具安抚性的对话策略。这一切决策,都源于那个最根本的“理”,而不是降本这个冰冷的KPI。

第二步:定义边界,确立产品的价值观

找到第一原则后,你还需要为它设立护栏,也就是定义产品的边界和价值观——明确什么该做,以及,什么坚决不该做。

这在AI产品领域尤为重要。因为AI的能力太强大,诱惑也格外多。

案例思考:AI教育产品的“理”

假设你正在做一款AI搜题学习产品。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?

  • 选项A: 帮助学生最快地找到答案。
  • 选项B: 帮助学生真正地学会知识。

如果你选择了A,那么你的产品可能会设计成拍照秒出答案,支持一键复制粘贴,这会带来极佳的短期用户数据,因为你满足了人性中的懒惰。

但如果你选择了B,你的产品形态可能会完全不同。用户搜题后,你可能不会直接给出答案,而是先反问他:你觉得这道题的关键考点是什么?,或者: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个公式,然后引导他一步步解出题目。这在短期内可能会流失一部分只想抄作业的用户,但你坚守了教育的本心,为产品的长期价值和口碑筑起了坚固的城墙。

这就是价值观的体现。一个好的“理”,必然是向善的,它会指引你在KPI的诱惑面前,做出更艰难但更正确的选择。

案例分析:那些守住本心的产品

1. 微信的“理”:让沟通回归本质,把用户当朋友

张小龙反复强调微信的价值观是善良。这个看似感性的词,背后是一个坚固的“理”: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,核心是人与人的连接,产品的一切设计都不能破坏这种连接的纯粹性。

  • 体现: 坚持不做开屏广告,保持启动速度,因为它不想在你见朋友的路上插播广告;极度克制打扰性功能,比如诱导分享、节日logo等,因为它把你当朋友,而不是流量。这个“理”就是微信的过滤器,无数能带来巨大商业利益的需求,都在这个过滤器面前被拒绝了。

2. Apple Vision Pro的“理”:开启空间计算时代

苹果做这款产品,它的第一原则不是做一款更好的VR头显,而是将数字内容无缝融入物理世界,开启空间计算时代。

  •  这个宏大的“理”,决定了它的核心交互是极其自然的眼睛和手势,而不是手柄;决定了它的默认模式是通透的MR(混合现实),让你能看到真实世界,而不是封闭的VR(虚拟现实)。所有令人惊艳的设计,都服务于无缝融入这个根本原则。它在定义一个未来,而不是优化一个现有品类。

总结一下:

“心即理”,就是要为你的AI产品找到那个独一无二、坚不可摧的第一原则。

这个原则,是你面对所有需求、所有压力、所有诱惑时的最终裁决者。它源于你对用户最深切的共情,并由你和团队的价值观所守护。

在开始下一个项目时,请先不要急着画原型、列功能。花点时间,和你的团队一起,安静地向内探寻,直到找到那个能让你们所有人都热血沸沸、毫不动摇的第一原则。

这,是打造伟大产品的起点。


【思考】

请尝试用一句话,定义你当前负责的AI产品的第一原则。并思考,基于这个原则,你最近是否拒绝过某个“看似合理”的需求?

发表回复

textsms
account_circle
email

PM 老陈

心即理:为你的AI产品找到第一原则
在上一篇中,我们聊了AI产品经理内心的三个“贼”:我执、贪念和恐惧。要破除这些心贼,我们不能只靠意志力,更需要一个坚实的内在锚点。 这个锚点,用王阳明心学的话说,就是“心即理”。…
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
2025-09-02